close

 

 

七月蘇利颱風來臨前一天,剛下班就聽到同事跑來叫我,說外面出大景了,

叫我趕快出去看,連忙就放下手尚未完成的工作跑出去看看,到底是什麼景這麼吃驚?

跑到走廊落地窗一看,挖~果真是大景,日出霞光我看過好幾次,日落的霞光我倒是很少見,

看完一眼話不多說就跑回辦公室拿我的相機出來,走廊拍了一張以後,窗戶玻璃實在破壞畫質,

立馬決定衝上樓頂,不過七樓的樓梯加上相機鏡頭的重量,加上用跑百米九秒的速度,

上去雖然氣喘吁吁,看到美景當前還是先拍再說,回家看電視提到傍晚拍到的是叫做「反霞光」。

 

 

補上01上面看到的霞光資訊

早晨或傍晚,太陽光斜射,通過空氣層的路程比較長,受到散射減弱得很厲害。
減弱得最多的是太陽光波中的紫色,其次是靛、藍色等,減弱得最少的是紅色或橙色光。
這些減弱後的彩色陽光,照射在天空和雲層上,就形成鮮艷奪目的彩霞。 
   
在大氣中有微小水滴及塵埃時,散射作用比單純的只有空氣分子時更厲害些。
因此,太陽在地平線時,如陽光所透過的遠處低層大氣中,有小水滴(雲滴)及塵埃存在,
晚霞的顏色比沒有小水滴及塵埃時更加紅。 
   
夏季早上,低空空氣穩定,很少塵埃,如果當時有鮮艷的紅霞,稱為早霞。
這表示東方低空含有許多水滴,有雲層存在,隨著太陽升高,熱力對流逐漸向平地發展,
雲層也會漸密,壞天氣將逐漸逼近,本地天氣將愈見變壞,這就是“早霞不出門”的原因。 
   
而傍晚,由於一天的陽光加熱,溫度較高,低空大氣中水分一般不會很多,
但塵埃因對流變弱而可能大量集中到低層。
因此,如果出現鮮艷的晚霞,說明晚霞主要是由塵埃等幹粒子對陽光散射所致,
說明西方的天氣比較乾燥。按照氣流由西向東移動的規律,未來本地的天氣不會轉壞,
所以有“晚霞行千里”的說法。 
   
當然,“早霞不出門,晚霞行千里”也有例外情況。
如當太陽已落入地平線以下,地平線上霞光應當消失的時候,因地平線下有雲層存在,
地平線下的霞光受雲層底部的反射,卻能呈現出一片胭脂紅色,空氣中雜質愈多時,
太陽的顏色愈接近於胭脂紅。這表明西方地平線下有雲層存在,空氣十分潮濕渾濁,預兆天氣將變壞。
因此又有“日沒胭脂紅,無雨也有風”的說法。 

 

 

#1.走廊隔著落地窗拍的唯一一張,拍完這張就衝樓頂了!

 

 

 

#2.到樓頂的時候,反霞光的光已經變小了Q_Q...

 

 

 

#3.趁著還看的到反霞光,繼續拍

 

 

 

#4.天空只剩下色溫,當然也要拍一下101

 

 

 

#5.信義區夜景

 

arrow
arrow

    kennyco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